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何以在中国快速成长(经济时评)


以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导向,开发真正能服务用户的AI产品,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这片蓝海才能越来越广阔
商务部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.9万亿元,约4亿人次享受到补贴优惠。暑期是家电、电子数码产品等销售旺季,随着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,“国补”将进一步发挥促消费作用。
不少消费者对家电、汽车等进行“换新”时,发现商品的人工智能(AI)属性越来越突出——搭载AI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家电、可实时翻译对话的AI眼镜、能自动泊车的新能源汽车…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,上半年,手机、电脑、眼镜等AI终端已超百款,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AI应用新场景更是全面开花。
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何以在中国快速成长?
看政策端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,作出一系列前瞻性部署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“持续推进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”;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提出,“促进‘人工智能+消费’”“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”……科学的顶层设计、完善的政策引导,给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看供给侧。我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,同时突出应用导向,新技术正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渗透。我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形成覆盖基础层、框架层、模型层、应用层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,让更多AI终端走出实验室,走上流水线。
看需求侧。我国消费者愿意为创新产品买单,造就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“热土”。当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,一场对于新事物的双向奔赴,正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。未来,随着大模型技术普及应用,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,催生出更多个性化需求。
不过,当前一些AI产品脱离用户实际、功能复杂冗余,比如语音助手听不懂指令、图像识别出错,给消费者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。让消费者从“用得上AI”到“用得好AI”,相关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以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导向,开发真正能服务用户的AI产品,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这片蓝海才能越来越广阔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-08-06 10 版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推荐阅读
- 水利部针对广东广西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
-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(记者欧阳易佳)据预报,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,8月4日至6日,广东、广西大部将降大到暴雨,局地大暴雨;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及支流柳江、桂江、郁江、贺江以及北江、东江、韩江等主要河流将出现涨水过程,暴雨区内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。 8月4日15时,水利部针对广东、广西2省(自治区)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,要求地方水利部门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密切监视流域雨水情变化,加密滚动会商研判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系统、科学、安全、精准调度防洪工程体系,强化堤防巡查防守,切实落实水库及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,做好中小河流洪水、山洪灾害、城市内涝防御等工作,提请地方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…
- 评论
- 关注